孙毅
当我们聚神凝视时,可能会看到阳光,掠过大地,那是时光吗?当我们屏气谛听时,可能会听到阳光,迈着缕缕轻步的声音,从身边不知不觉地划过,那是时光吗?
其实,我们压根看不到它,也听不到它。时光这个东西,也并非因为世人,爱它珍惜它,就会稍稍在人间,留恋止步。因为宇宙大化,时光刻刻流转,绝不会停留!
转眼之间,夏至过后,又迎来小暑和大暑。到了这两个节气,也就进入一年时光当中,最为酷热烦闷的季节。所以,民谚说道:“ 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!”
时光若白驹过隙,以诗会友,以缘相聚。实际人的生活,就是心灵的生活!
刚过“小暑”节令,我应邀参加西安建科大文学院几位致力于“唐诗之路”文物遗址建筑与文学研究的年青学者,围绕“小暑、大暑”节令,恳谈唐诗千古独韵的主题。大家乘兴而约,驱车前往洛南石坡镇的周湾村,親身感受——唐诗与人鸟共处,那山乡静谧、安宁的清凉!
(一)
刚过“小暑”的一天周未,夜里下起霏霏小雨。早晨醒来,天己转晴。我们一行9人,三辆车队,便向秦岭腹地洛南县驶去。
响午时分,快到洛南县城,停车顿足,感受到炽热的阳光,蒸发出润泽秦岭山野的水气,化为朦胧的烟霞,弥漫于高速干道的四周。我在车下,呼吸到一阵阵湿润和甘美的绿树丛林的气息,煞是诱人!
小暑过后的周未,大家异常放松,难得两天假期,凑在一起,切磋交流——小暑、大暑与唐诗融合“二十四”节气文化博物馆的创意策划。
大家说说笑笑,谦让着让我当群主。我也提前备课,联系到商洛市文旅局的朋友,预订了民宿宾馆,9人实行AA制,更不显生分。
最终大家选择了洛南县城附近的一家民宿宾馆住下。几间客房加一大间禅室,幽静雅致,宽畅豁亮。铺着毡子的书案,笔砚纸墨,一应俱全,备感温馨。午饭后稍歇,大家围坐在大堂长条桌案,围绕主题,谈起各自的策划和创意。
唐代诗人杜牧有句:“大暑云酷吏,清风来故人。” 小暑之后,即将迎来进入三伏天的大暑。
杜牧前半句将大暑,比作酷吏,指古代施行严酷戒律的官吏。大暑天的酷热,就好像下狠手的酷吏,令人生畏。后半句则讲,立秋之后,清风徐来,天气凉爽,迎侯故人临门,更加欣喜若狂!
当一年之中,太阳到达黄经120°时,斗指未为大暑,也就是这年的第十二个节气,迎来高温酷热,雷雨频繁,雨量充沛,万物狂长的时期。
据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记载道:大暑分为三候:一候腐草为萤;二候润溽;三候大雨时行。
大暑的“大”,此时正处公历7月下旬,中伏前后,防暑降温为第一要务。中伏几乎长达二十多天,酷热难耐,被太阳酷灼一天的绿树枝叶,也会垂头丧气地耷拉着片片卷起的黄叶,大自然的生态,多么想让绿叶永驻!
其实担忧是多余的,节气物候与万物生长,是一种渐进轮回,往复的自然过程!
在大暑季节,夏雨过后,灿烂的阳光,会透着枝叶照射过来。于是,那舞动的绿色植被,便显得更加充满生机。由此我深深体会到夏的活力。这活力,丝毫未因衰败的绿叶而削减。它被更多的新绿生命支撑,在枝繁叶茂地活着呀!
大家谈兴正浓,做饭的大嫂,把早己炖好的素菜,端上桌面,有豆腐、土豆、黑木耳和绿菜,外加几只炖好的土山鸡肉,备了白酒和一梱扎啤。
在院子竹帘搭成的凉棚下,我们九位男士,挨挨挤挤,围着一张糙木宽桌,尽情畅饮。
晚霞淡去,民宿老板,给每个人面前,放只紫砂茶盅,他频频添加洛南的绿茶水,端来新摘的绿皮核桃,砸开让大家尝鲜。
这时,大家的话题又谈起酷暑之下,唐诗中有哪几首,读后会让人感到清风凉意呢?当然有,唐朝曾任道州刺史,为民请命,抗击贼寇的著名诗人元结,曾写下一首诗歌,名叫《石鱼湖上醉歌》。读后真能在盛暑之下,让人领略到一份难得清凉感,扑面而来,心情顿时会感到清爽愉快!
(二)
在大自然的万千生灵中,鸟见过大世面,眼界和心胸高远。它们一次次在天上俯瞰大地,采取不卑不亢,若即若离的姿态,飞下去与人和平相处吧……
当我还在车上,闭目沉思鸟类这般小精灵的幻影时,车队已过了石坡镇,来到早己闻名遐迩的鹭鸟栖息地——周湾村。
我们下车,前往鹭鸟园,只见一行苍鹭从云雾山里飞出,向着我们一群人这方飞来,落在我们跟前的椿树、杨树枝上,欢腾跳跃,扑打着白色的翅膀,一个劲地啼叫。当我们与鹭鸟群近距离对峙,又飞来两支回归园区的鹭鸟群,落在树杈上,鸣叫声响成一片。
此刻,我们一行人站在鹭鸟攀立的树林下,感受到山野间空气里荡漾着泥土和绿色植物的香气,人鸟共处,天地山坳,一片欢乐祥和!
跟着村上护鸟队的向导,我们沿着苍鹭园的观光路,蜿蜒而上,靠近青龙山,苍鹭群纷纷振翅高飞,在空中盘旋。向导介绍说,村党支部和村民都爱戴这些天生优雅的鹭鸟。前些年,村委会争取资金15万元,专门修通这条观光道。鹭鸟群背靠嫩绿的山坡,依偎着山下潺潺流水,筑巢于安静的山林之中。
鹭鸟是秦岭山脉中的隐居者,更是水草食源丰满的田园诗人。云雾缭绕其间,影影绰绰,犹如出没于仙境一般啊!
中午时分,我们一行人,在青龙山脚下的农家乐,泡上一大壶茶,围在柳阴下,山风凉爽,满世界像是开着天然的大空调!
此刻,大家进入清凉的意境中,领队非让我讲述唐朝诗人元结,写的《石鱼湖上醉歌》一诗,更解小暑、大暑节令的来历与诗意。
在唐朝的诗人里,元结不能算是神童出身。他十七岁才折节读书,考上进士,当上官。他性格刚猛,率部抗击安史之乱的叛军,保全十五座城池,免遭伦陷。
唐代宗广德元年,也就是763年。元结任道州刺史,(今湖南道县西)第二年的五月,平息安史之乱,元结到任。全州四万多户人家,仅剩四千多户,生灵涂炭,民不聊生。
朝廷下发二百多件圣旨,催征赋税。元结一心为民,宁肯冒着违抗旨令,贬官处置的风险,刚正不阿,为民请命。采取给田,免徭役,深得民众拥戴!这种表现异乎寻常强悍和坚韧爱民的性格,彰显出盛唐诗人正气浩荡的别样风采!
和诸多唐朝诗人相比,元结在烦冗复杂的公务之余,乐于与朋友相聚,饮酒作乐,淘醉于青山绿水之间,《石鱼湖上醉歌》,就是他在道州府任职时,写下的著名诗篇!
(三)
刀光剑影与金戈铁马,交织演变出来的荣辱兴衰,是唐朝诗人元结,变換人生的另一个场景。
元结在诗作《石鱼湖上醉歌》完成之后,还特意亲笔写了一段序言:
“漫叟以公田米酿酒,因休暇,则载酒于湖上,时取一醉。欢醉中,据湖岸,引臂相鱼取酒,使舫载之,偏饮坐者。意疑倚巴丘酌于君山之上,诸子环洞庭而坐,酒舫泛泛然触波涛而往来者,乃作歌以长之。”
读完元结写的序,让人充满了想象。他说,我拿公田里的米,酿了点酒,趁休闲之时,把酒运到石鱼中藏起来。
原来这湖中央有一块巨石,像是鱼浮在水面上,所以,诗人元结,便给这个湖起名叫:石鱼湖。更绝妙之处,这个石头中间,还凹进去一块,正好用来藏酒。巨石旁边零零散散,分布着一些石头,紧凑相拥,可以坐人。小船又可在石群中穿梭往来,余暇之际,约朋友相聚,船靠湖岸,伸长胳膞,就能到石鱼槽中拿酒,让小船运载,分送给坐在周边石头上的群朋好友,痛快相聚,尽兴饮酒,一醉方休。本人好像倚着巴丘,又在君山上举杯,众友们分坐在堪比洞庭湖的周边,小小渔舟,给我们往来送酒,多么舒心和快活,怎么能不高歌一曲呢?这难道不是古典诗词和水墨画里,最具诗意的动人场景?这样的经典人文情调,元结又是怎样写出来的呢?
我们再看元结,写的《石鱼湖上醉歌》,随性地抒发情感,跟元结的个性,的确匹配。
“石鱼湖,似洞庭,夏水欲满君山青。山为樽,水为沼,酒徒历历坐洲岛。长风连日作大浪,不能废人运酒舫。我持长瓢坐巴丘,酌饮四座以散愁。”
元结的这首诗,首句“石鱼湖,似洞庭,夏水欲满君山青。”意态自然,寓情于景。元结寥寥数笔,就描述了,石鱼湖,恰似洞庭湖,夏日湖水涨起,石鱼如君山,笼罩上一层山色青靑的梦幻色彩。
第二句切入到“山为樽,水为沼,酒徒历历坐洲岛。” 诗意跌宕回环,层层深入。所请来鱼湖饮酒的人,都是一群酒徒,鱼湖放舟,醉梦如幻,山为酒樽,水为酒沼,水色幽然,指点江山,何等痛快惬意啊!
接着第三句:“长风连日作大浪,不能废人运酒舫。”天有不测风云,连日风雨大作,平湖起浪。可是,送酒的小舟,波澜不惊,照样在鱼湖的洲岛之间,往返穿梭,把美酒送到石礁上的每一位朋友面前,这种豪气侠情,足以让元结,在众多酒友面前,给足了面子!
看到朋友酒足饭饱,元结心中也自然的由衷快乐!
最后一句,元结笔峰一转,突出主旨,“我持长瓢坐巴丘,酌情四坐以散愁!” 作者拿着长瓢,稳坐丘巴,给这个友人斟酒,给哪个親朋添杯,让大家畅饮开怀,方解朋友之间各自的忧愁。平和中见激荡,能使人体会到诗人也有愁感和委曲。只有饮酒解闷,精神顿作,这忧愁才能瞬间解开。与友同乐,也是人间,令人十分向往的快乐!
我久盼亲临洛南周湾村,赏鹭鸟,消酷暑,品唐诗千古独韵的愿望,终于在这个小暑节令的夏日实现了。
大家很开心,既饱览了山村屋舍,漫步林间,听着鹭鸟争鸣,传来涓涓流水之声,这是大自然无私馈赠给人类的宝贵财富!
我们驱车返程,将巍巍秦岭的万里云霞,揽入胸怀。在穿越时空的隧道里,随处都有唐诗之路,凝成的足印和茅棚可居,也随时可能跟李白、杜甫、王昌龄、王维、元结等无数诗人,在此地相遇。我会专注地看着他们,从何处来,到何处去?这对于理解生命和人生的意义,是值得的!
只要静下心来,神州到处都有中华诗词吟诵。但唐诗却能浸入我的灵魂,滋润着我的信仰和生命!
车窗外,深蓝色的天幕上,月亮升起来了。远山成为一片深沉的剪影,它们沉默无言,却又意味深长。
我再想,这个时段,正是倦鸟投林,成群的鹭鸟,从周围的山间田野活动觅食,飞回到周湾村的鹭鸟园了。栖息的山村,是鹭鸟的大本营,也是它们这群精灵的小王国。
也许,它们会世代栖息在这座青龙山上,繁衍后代,是对这一方水土山林的信任依赖,更是对周湾村的村民,辛勤守护的一种赞美!
我听西安动物园的饲养专家讲过,鹭鸟天生聪慧,对栖息地的选择,尤为讲究。春天季节,飞来时不急于筑巢,先在山野田园侦探一番,确定有丰富的水源湿地;山间有竹林、松树、果林等足够的食材之后,才会落枝筑巢。
周湾村正是这样的地方,也是人乐于安居之地!愿这个美丽的山庄,一直保留它的喧嚣而宁靜,为鹭鸟们所钟爱!
孙毅:陕西武功人,本科学历,正教授编审。从事党的新闻理论出版事业资深专家,曾任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总编辑。